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SBAS-InSAR与MGWR的黄河流域地面沉降多因子驱动机制——以天水市秦州区为例

胡祥祥 石亚亚 安乐平 刘宝康 吴成永 于志远 庞栋栋

胡祥祥, 石亚亚, 安乐平, 刘宝康, 吴成永, 于志远, 庞栋栋. 基于SBAS-InSAR与MGWR的黄河流域地面沉降多因子驱动机制——以天水市秦州区为例[J]. 地质科技通报. doi: 10.19509/j.cnki.dzkq.tb20250192
引用本文: 胡祥祥, 石亚亚, 安乐平, 刘宝康, 吴成永, 于志远, 庞栋栋. 基于SBAS-InSAR与MGWR的黄河流域地面沉降多因子驱动机制——以天水市秦州区为例[J]. 地质科技通报. doi: 10.19509/j.cnki.dzkq.tb20250192
Multifactorial Driving Mechanisms of Land Subsidenc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Using SBAS-InSAR and MGWR: A Case Study of Qinzhou District, Tianshui City[J].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i: 10.19509/j.cnki.dzkq.tb20250192
Citation: Multifactorial Driving Mechanisms of Land Subsidenc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Using SBAS-InSAR and MGWR: A Case Study of Qinzhou District, Tianshui City[J].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i: 10.19509/j.cnki.dzkq.tb20250192

基于SBAS-InSAR与MGWR的黄河流域地面沉降多因子驱动机制——以天水市秦州区为例

doi: 10.19509/j.cnki.dzkq.tb20250192
基金项目: 国际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61020)

Multifactorial Driving Mechanisms of Land Subsidenc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Using SBAS-InSAR and MGWR: A Case Study of Qinzhou District, Tianshui City

  • 摘要: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地面沉降问题对区域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上游重要节点城市天水市秦州区为例,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50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对天水市秦州区地面沉降展开监测,在此基础上,结合5类15个影响因子数据天水市地面沉降进行空间模拟,通过对比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后选取相对最优模型对各种影响因子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秦州区地面沉降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最大年均沉降速率达到-14.9 mm/a,最大累积位移-76.91mm。主城区整体呈抬升状态,最大年均抬升速率达12.3mm/a,最大抬升位移36.81mm。(2)人类足迹强度与夜间灯光指数等人类活动因素在城区东南部及南部地区显著加剧了地面沉降.(3)生态环境因素(NDVI、水源涵养)则对沉降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在生态保护条件较好的北部和西北部区域效果突出。(4)地下水储量减少显著推动了南部及东南部地区的沉降。(5)地形因素如坡度和高程与沉降关系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高海拔和山区沉降风险相对较低,平原区域则较高。(6)降水量显著缓解了沉降,而温度与蒸发量则强化了区域沉降趋势。本研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5-04-2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7-1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